Adieu的大杂烩

我眼中的iPhone

前两天写的,写完本来想完善完善再发。结果时间过去了心情也就没有了,还是凑合着发出来吧。

2007年6月29日,iPhone正式公开销售了,全世界都为之兴奋。用Technorati搜索一下iPhone,你会发现全世界各个地方,各种语言的人都在谈论着苹果公司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品的推出。

做为从iPhone公开发布起就开始强烈关注它的一员,我对iPhone也充满了期待,让我觉得一定要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日子。iPhone的坏和好,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我就说说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到的iPhone吧。

个人移动终端

具体是什么东西的终端呢?仿照Jobs对iPhone的介绍,我想可以这样来解释:一个用手机连接了你和其他人的移动终端,一个随时随地从自己的媒体库中搜寻需要的媒体文件并播放的移动终端,一个让你和互联网时刻保持连线的移动终端。

拥有了iPhone,就意味着同时和其他人,和自己的媒体库,和互联网连接上了,拥有了从这些地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知道这会不会标志着移动手持设备的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但是其他手机厂商甚至MP4播放器厂商,游戏机厂商,Pocket PC厂商都会借鉴这一思路,把多个终端整合在一起。

其实移动终端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拥有wifi,GPRS或者3G的智能手机也可以做到iPhone可以完成的大部分的事情。我们可以上网,可以听MP3,可以浏览照片,可以打电话。不幸的是智能手机没有像iPhone这样引爆流行。除去制造厂商的因素不说,智能手机的操作复杂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iPhone用它那和智能手机相比近乎简陋的功能,依靠简单快速完全革新的操作方式及人机交互设计,打动了大家的心。

从鼠标,到iPod的转轮,再到iPhone的触摸式屏幕,我想苹果在交互设计方面又给大家上了一课。

标准的革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mp3这样一种语音编码格式为什么能够这么长时间的霸占市场。而更新更好的编码格式,比如ogg等却只能在市场的边缘徘徊。

这里面硬件的配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mp3播放器的普及,巩固了mp3做为音频压缩标准的统治地位。

iPhone说不定也可以带来另一轮标准的革新。网页标准的革新。

随着iPhone的普及以及iPhone追随者的跟进,在手持设备上访问互联网的体验会更加受到大家重视。原来网络程序员在设计网页的时候会考虑IE下Firefox下的显示效果而手持设备更多的是采取无视的态度。而现在可能会开始考虑在Safari下,在iPhone下,在手持设备上的显示效果了。

随着iPhone带来的手持设备网页显示效果问题,会进一步加深Web标准的革新。现在的互联网比以前更加需要完善的标准来减少网页设计人员为了考虑在不同浏览器下显示效果的区别而做的工作。

说不定像RSS类似的数据和显示分离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

服务和表现形式分离

iPhone中的软件,比如Google Map,Yahoo Mail,Youtube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不禁会感叹,在手持设备上原来还可以这样使用这些互联网的常见服务。

而这些原本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现在以客户端的形式成为了iPhone固有的软件。

这样的改进让人产生无限幻想,说不定将来会有Google Map for Wii,Yahoo Mail for PSP也说不定。

这种将服务和表现形式分离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底层使用统一的底层,然后在面上穿上不同的衣服就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需求。

Google已经有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Gmail,Google Reader,Google Map等都是。大家用手持设备使用这些服务时,虽然数据和你通过电脑浏览器访问是一样的,而展现形式却采取了最适合手持设备的设计。

说不定以后没有什么C/S架构,什么B/S架构,只有统一的服务和表现形式架构。用户想使用什么表现形式,完全可以按照用户所处的环境选择最适合的表现形式。

Comments